2024年5月,单位举办的10公里慢跑在劳山国家森林公园拉开了帷幕。晨雾还未散尽,同事们穿着统一颜色的运动服,步伐轻快地穿梭在绿意盎然的林间,欢声笑语随着晨风吹散在空气中。我站在一旁,作为彻头彻尾的“运动门外汉”,只能静静注视着这充满活力的画面,心中那股羡慕悄然蔓延,原来奔跑时的姿态,竟能如此自由畅快。也就是在这一刻,跑步的念头像一颗饱满的蒲公英种子,乘着微风落在了我的心底,悄然扎下了根。
我素喜静,不爱动,对运动有着天生的迟钝。学生时代,我最差的学科是体育,跑不快、蹦不远、跳不高,幸得老师照顾,方能挣个及格。本以为,这样的我这辈子都不会和运动有太多交集,可命运就是如此奇妙,那次慢跑的偶然旁观,竟让我与跑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天清晨5点,县城中心广场的灯光,成了我跑步生涯中第一束光。那圈300米的塑胶跑道,见证了我一点一滴地成长。最初,我只能勉强跑完5圈,每一步都显得笨拙又吃力,跑一会儿就气喘吁吁,肚子疼得直不起腰。渐渐地,我能跑到10圈、15圈,开始学着调整呼吸,用鼻子平稳吸气,再用嘴巴缓缓呼气,手臂和腿部的动作也慢慢协调起来。从前跑步时脚步重重砸向地面,震得膝盖生疼,后来落地越来越轻盈,手臂摆动的幅度也变得均匀自然。更重要的是,我对跑步的心态发生了彻底转变,从最初的被动强迫,到后来的主动坚持,再到最后,跑步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自觉行动。
随着跑步能力的稳步提升,我不再满足于广场的塑胶跑道,开始尝试更广阔的天地。我把训练场地转移到县屯体育场,在标准的跑道上感受奔跑的节奏,后来又大胆挑战公路跑,沿着甘志路,看着洛河两旁的风景不断后退,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距离也在一次次突破中不断拉长,从最初的5公里,到轻松完成10公里,再到挑战15公里、17公里……当我第一次跑完21.16公里时,那种难以置信的喜悦涌上心头,从前觉得遥不可及的距离,如今竟能凭自己的双脚一步步丈量。每一次突破,都让我更加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当跑步成为习惯,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在我心中萌生,挑战半程马拉松。这个想法一旦出现,便像藤蔓般疯狂生长,再也无法抑制。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9月21日在延安举办的红色半程马拉松。比赛当天,天还未亮,我便早早起床,认真整理好装备,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仿佛有一团火焰在燃烧。抵达起点时,现场早已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跑者们穿着延安标志性红色运动T恤,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大家互相加油打气,热烈的氛围瞬间驱散了我的紧张。
随着一声清脆的发令枪响,人群如潮水般向前涌动,我也跟着大部队迈出了脚步。赛道两旁,热情的观众们挥舞着旗帜,一声声“加油”呐喊此起彼伏,那响亮的声音像一股股暖流,源源不断地注入我的身体,让我充满了力量。跑到5公里时,天空突然下起了雨,雨点越来越大,很快就淋湿了我的衣服和跑鞋,冰冷的雨水贴在身上,却丝毫没有浇灭我奔跑的热情。
当跑到宝塔山附近时,现场的氛围达到了高潮。观众们的欢呼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城市都点燃。看着眼前熟悉的红色地标,感受着这份炽热的氛围,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脚步也变得更加坚定。可跑到后半程,身体的疲惫感开始疯狂袭来: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抬一步都格外吃力,全身早已被雨水和汗水浸透,“要不要放弃”的念头在脑海中反复闪现。但每当这个时候,观众的呐喊声、最初萌生跑步梦的初心,还有那些日复一日坚持训练的画面,都会在眼前浮现。我咬咬牙,在心里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再跑过这一公里,你可以的!就这样,我一次次战胜内心的退缩,一步步向着终点靠近。当终于看到终点线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我加快脚步,带着满腔的激动冲过终点,计时器上显示着“02:38:43”--我成功完成了21.0975公里的赛程,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半马!虽然这个成绩在众多跑者中并不出众,但我成功挑战了自己的极限,这种成就感和自信心,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从那个在劳山国家森林公园旁观的“运动小白”,到如今能轻松完成半马的跑者,跑步不仅改变了我的身体状态,更重塑了我的精神世界。它让我明白,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跑步,只要心怀热爱、坚持不懈,就能不断突破自我,遇见更好的自己。而这束从中心广场点亮的跑步之光,也将继续照亮我未来的人生道路,让我在奔跑中不断追寻更多可能。
文章配图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学顾问 :魏新怀 刘虎林 高延平 刘玉东 张湛武
主 编 :刘 亮
副 主 编 :郭 毅 吴生斌
执行主编 :李绥宁
解说编辑 :陈 军
播 读 :王 莉图文编辑 :高 鑫
监制|刘亮
审核|张生燕
责编|白腾 刘强
编辑|崔春娥 高鑫
上阳网-上阳网官网-免费股票配资-配资平台是正规的吗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