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 日,美国政府因预算问题陷入停摆,已持续一周。
特朗普政府与民主党在参议院的僵持,不仅让美国国内陷入混乱,也让特朗普在国际事务中面临更大压力。
担忧中国趁机扩大影响力,特朗普在过去几天内对中国的 4 个邻国——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接连提出要求,试图通过外交施压重塑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然而,这些操作背后隐藏的中美博弈,却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据报道,本月下旬东盟峰会将在马来西亚举行。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希望特朗普能亲自出席会议。
但特朗普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他希望主持一场柬埔寨和泰国的和平协议签署仪式,并要求中国代表不得参与。
特朗普此举意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柬泰和平是他一手促成的,与中国无关。这不仅是为了凸显其外交能力,更是为了争取诺贝尔和平奖的支持。
然而,这一要求让柬埔寨、泰国和马来西亚陷入两难。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在东盟的影响力持续上升,已经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2023 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接近 1 万亿美元,占东盟贸易总额的 20% 以上。
特别是在柬泰冲突中,中国曾发挥重要的调停作用。若这三国接受特朗普的条件,很可能引发中国的不满,进而影响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目前,这三国尚未明确表态,显然在权衡利弊。
与此同时,特朗普对韩国的施压也在加剧。据日媒报道,美国近期试图将驻韩美军的任务范围从"防御朝鲜"扩展到"威慑中国"。
9 月底,美军已将 MQ-9 "死神"无人机部署到韩国军事基地。然而,这一行动并未事先与韩国总统李在明政府充分沟通,导致李在明公开表达不满。
他认为,韩国的国家安全不应被卷入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更不愿意让韩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打手"。
韩国国内对此也存在分歧。一部分人认为,美国的军事存在是韩国安全的保障,但更多人担忧,若过度迎合美国要求,将严重影响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2023 年双边贸易额已超过 3100 亿美元。
经济上的深度依赖,让韩国在中美之间必须更加谨慎。
特朗普的这些操作,反映出他对中国在东盟地区影响力的深刻焦虑。近年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不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
数据显示,东盟已连续四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超越欧盟和美国。而美国在东盟的经济影响力逐渐减弱,更多依赖军事和外交手段维系其存在感。
时间对特朗普来说的确不多了。如果无法找到突破点,不仅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会进一步削弱,特朗普本人的政治前景也将更加暗淡。
上阳网-上阳网官网-免费股票配资-配资平台是正规的吗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