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保森主持召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环境质量保障分析调度会,这已成为今年以来该局常态化调度全运会环境质量保障的例行工作。
作为城市侧保障的重头戏,广州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全局上下紧密联动,持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全力为全运会环境保障工作交上优异的护航答卷。

流溪河美丽河湖。受访者 供图
锚定蓝天常驻目标,全力保障空气质量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周边城市联防联控建议》,建立全运会重点管控源清单并持续更新,成立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专家领衔的十五运会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专家委员会,全程指导全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强化氮氧化物减排,严格实施黑烟车全域禁行、高排放机械全域禁用、国Ⅲ柴油货车第二阶段限行管控;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完成50家C级企业、163个低效治理设施改造;开展工地抽查3.1万余次,保持扬尘污染严管态势。广州以控制PM2.5为主线,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同时落实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全面完成九大方面92项工作。
持续组织各区推进“三个一轮次”等专项行动,162家企业已按要求制定减排措施,基于大气污染源巡查及臭氧、颗粒物、道路积尘走航移动监测设备走航关联45处污染源,均已完成整改工作。10月上旬,各监测场馆周边区域PM2.5浓度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开展无人机灵嗅飞航。受访者 供图
紧扣宁静宜居标准,广州还制定全运会声环境质量保障“1+5”方案,包括1个总体方案,5个对声环境要求较高的盲人、射击比赛场馆专项方案。建立噪声污染源清单并每月动态更新,开展全市功能区声环境监测。
今年1-10月,广州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为90.4%,达到省的工作要求。广东省射击馆、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现代五项跑射场、广州飞碟训练中心、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2号副场等5个对声环境要求较高的重点场馆外昼间均达标。
聚焦碧水长流要求,稳步提升水质量
按照“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的系统治水思路,广州统筹水污染防治措施,持续擦亮碧水底色。强化督导协调及水质监测预警,加大重点区域一级支流综合整治力度,全链条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面落实水体责任清单,以核心水域为重点,基本完成水污染管控清单建立、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巩固提升、重点区域一级支流综合整理、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等工作。
以巡查控源为抓手,广州开展保障水体水质加密监测预警,确保重点管控水域水体达到管控目标;督促强化比赛场馆和接待酒店周边保障水体、涉水污染源巡查检查,持续推动污水直排、水面垃圾、水体黑臭、水华等涉水问题和隐患的整改,确保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到位,保障室外涉水项目水质达标。
截至10月15日,累计排查溯源255人天次,巡查水体111个次,巡查长度570km,排查出问题线索493个,已整改401个,整改率为83.54%。
广州还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将获得不超过12亿元中央补助资金和约4亿元省配套资金支持。建成69个市级美丽河湖,为提升全市及全运会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优保障。
创新绿色低碳机制,深挖减碳捐碳潜力
“绿色”是各地各类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一致秉持的办赛理念,广州将实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碳中和作为绿色办赛的重要目标。市生态环境局创新碳普惠自愿减排机制,探索建立“1+5+N”碳抵消工作机制,深入挖掘碳普惠自愿减排场景。
通过广泛动员,多元施策方式,提升赛事碳中和的参与度与活跃度,推动各类企业捐赠合规碳配额、碳信用,市民在碳普惠平台捐赠低碳行为减排量,力争打造一届减排场景多元化、抵销产品多元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的碳中和赛事。
截至目前,广州赛区执委会收到碳捐赠意向合计约35.9万吨,市生态环境局还会同市直相关单位开发4个本市碳普惠方法学,填补了市级林业碳汇开发的政策空白。
“通过现有场馆利用、打造零碳场馆(建筑)等措施实现场馆改造碳排放的大幅削减;通过比赛场馆用电100%绿电供应、建设光伏设施等措施供应零碳能源;通过无纸化办赛、临时设施100%回收利用等措施实现低碳运营;通过碳中和酒店、新能源运输等措施尽可能减少赛事直接碳排放。”

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受访者 供图
广州制定《大型活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指南》,为绿色办赛提供系统指引。目前,初步完成广州赛区场馆建设和改造、U16女子足球赛等赛事全过程碳排放量测算,广州赛区30个场馆(含省属场馆)改造碳排放量为9.7万吨。
场馆改造采用再生建筑原料、采用绿色电力、可回收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等措施,核减各项减排成效后,场馆建设及改造过程净排放量为6.6万吨,实现了碳排放的大幅削减。
为引领减排风尚,市生态环境局提出“我为全运降点碳”全民活动,构建“场景建设-示范引领-激励完善-宣传推广-平台支撑”五位一体的碳普惠实施体系。
结合全国环境日、全国低碳日、“倒计时100天”“倒计时30天”等节点举办35场主题活动,全市环境教育基地等单位接待线下参观62.9万人次,线上浏览1480万人次。已吸引超过50万市民加入广州碳普惠体系,累计18.25万人次参与全运低碳系列活动。
广州正以全运会为契机,创新推广“新青山新六脉”生态品牌,启动新青山新六脉总体规划编制,有序申报生态环境相关的国际平台,全面提升广州在国际生态领域的影响力。珠江潮涌,绿意长存。广州将以此次绿色办赛为新起点,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赛时精彩”持续转化为“赛后长青”,让“美丽广州”的幸福底色更加绚丽夺目。
南方+记者 郎慧
通讯员 穗环宣
上阳网-上阳网官网-免费股票配资-配资平台是正规的吗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